筆記:高能軟體開發團隊的文化
原文為Habits of High-Functioning Teams,已徵得作者Denise Yu同意翻譯。作者分享了他職涯中的經驗,試著歸納出優秀軟體團隊的共通特質。本文為閱讀過後的整理筆記,並非原文的逐句翻譯,若與原文意義有出入,歡迎留言或是來信指正。
心理安全感
一個擁有高度心理安全感的團隊,通常會有以下特徵:
鼓勵反思
團隊成員願意大方討論目前還有什麼不好的地方,也不會避諱談論自己的缺失,因為大家都明白,建設性的回饋才能幫助團隊進步,沒有必要去假裝自己什麼都懂,或是掩蓋什麼錯誤。
不會獨自浪費時間卡死在問題上
當碰到一個難解的問題,我們總會有個心理門檻,來決定要掙扎多久再去找人求救。在健康的團隊中,這個門檻不會高到太過分,因為不用擔心會因為尋求協助,其他人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負面評價;相反的,如果因為怕被認為能力不足,就自己悶起頭來掙扎了非常久才願意求救,這些浪費掉的時間對團隊來說也是無形成本。
不會糾結於個人的有形產出
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的程式碼,被刪掉或重構掉而覺得挫折,但在健康的團隊中,成員們會更重視整體團隊的產出和價值,只要這個改動對結果是有幫助的,並不需要去強調自己產出了多少,去爭取這個功勞,而是會想到「我們」一起做出了很棒的東西。成員間也能放心談論所謂的「價值」是什麼,又為什麼不該只是去比較大家寫了多少程式。
能夠放心請假
成員會傾向於使用更多特休或是請病假。作者猜想,這是因為他們對團隊的信任,不用擔心專案會因為自己請了幾天假就爆炸,因為其他人在自己不在的時候,依然能夠穩定產出、做出對的決定。但作者並沒有很肯定這就是原因,因為過勞(burned out)也可能導致常常請假。
譯註:我個人的經驗是,健康的團隊確實會讓大家能夠放心請假,因為不用擔心:
- 被視為懶惰的表現
- 被認為不夠盡心盡力為團隊付出
- 萬一進度落後會受到更嚴厲的責難
軟體開發潔癖
當我們要對一個既有的軟體加新功能或是修bug時,往往都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考古:下git blame
,讀一大堆commit訊息,看有哪些相關的issue,翻遍任何有關的資料,只為了要搞懂,為什麼這行程式碼當初要這樣寫?
有好的軟體開發習慣的人,會花費額外的時間去紀錄當下的狀況脈絡,例如:
- 有意義的commit訊息
- 依循程式語言慣例,並且表明意圖的命名方式
- 在單元測試中使用有意義的變數命名
- 在issue上的討論串做溝通,避免使用私訊,以留下紀錄方便未來查閱
總歸來說,這種開發上的潔癖是出自於同理心。這些習慣會讓未來的其他團隊成員,甚至是未來的自己,能夠更快了解當時的問題脈絡,花費更少的認知成本去做考古。
經驗值分配
在RPG中,同樣的一隻小怪所帶來的經驗值,對於一個高等角色來說可能毫無意義,卻可以讓一個低等角色快速升級。
在軟體開發團隊中也有類似的道理。任何事情都交給資深程式來做當然是非常可靠,但如果不是什麼很困難的問題,對他們技能上的成長就不會有什麼幫助;然而,同樣一件事情,如果讓比較初階的程式也有機會去應付,那麼他獲得的能力提升一定也會比較顯著。這樣一來,整體團隊戰力就能有所提升,初階程式也能從中獲得自信,對團隊士氣也有幫助。
寬容的溝通
作者提到了兩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原則:
-
原本出自軟體設計,內容就是一句話:「保守的對待你所做的,開放的接受別人所給予的。(Be conservative in what you do, be liberal in what you accept from others.)」
TCP就遵循了這個原則,在發送封包的時候確保合乎格式,卻會盡可能的去接收各式各樣的封包,只要它的意圖足夠清楚。
-
出自哲學和修辭學,意指在理解他人發言的時候,如果同時有數種解讀方式,我們應該選擇其中最好、最有邏輯、最沒有瑕疵的那個。
應用在軟體開發日常中,當有任何一個團隊成員提問,我們都能夠假設:
- 他已經做了基本的功課(例如:google過了)
- 他會選擇問其他人,是因為他找不到任何內部文件記錄能夠解答,要嘛這個文件實在不好找,又或者是根本沒有這種文件
換句話說,要假設你的同事是個稱職、聰明而講理的人,他會這樣問,一定只是他缺少了什麼脈絡,他已經很努力的把能做的都做了。
舉個例子,缺乏寬容的對話可能會像這樣:
我:欸,為什麼那裡要放個load balancer啊?
某人:load balancer是用來分散request到其他service上的,這樣我們才不會被DDoS啊…這裡有幾篇文章是在解釋load balancer的基本原理,你自己看過一遍就知道為什麼我們該用了好嗎!
我:呃好,但我想問的其實不是這個。我知道load balancer是用來幹嘛的,我只是好奇為什麼我們的架構會設計成,把HAProxy放在那個service前面。
某人:搞屁喔,你一開始就這樣問不就沒事了嗎…
相反的,如果能夠寬容一點理解的話:
我:欸,為什麼那裡要放個load balancer啊?
某人:你想問的應該是,為什麼我們會選HAProxy,然後為什麼是那些service需要,對吧?
我:啊對,這就是我想問的!
某人:一年半前,我剛開始做這個系統的時候…
關鍵在於,在回答問題之前,先搞清楚發問者的程度和意圖。
這樣回答的好處是:
- 能夠早點切入正題
- 減少不必要的摩擦
譯註:想要雞婆一點強調的是,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健康的團隊會有的文化,而文化不是一兩個成員能夠決定的,所以我們是不可能單獨在團隊中應用這些原則的。最好不要盲目而一廂情願的,在目前身處的團隊中,去實踐文章提到的任何一點,很可能會反而讓自己的處境更為艱難。
Leave a Comment